9月17日上午9点,园林南楼204举办了一场名为入院观花的园林系学科前沿交流及师生见面会,共有包括周继荣副院长、包满珠教授以及全体22级园林系新生在内的的八十多位师生参会。会上,周继荣副院长给新生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
周继荣副院长将环境与安全工作的三重境界概括为“道”“德”“法”,其中“法”作为三重境界的第一重,可解释为依法治理,是制定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以及违规处罚的种种举措,虽然只是第一重,但周副院长强调这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每年的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强调最多的。副院长向同学们阐明了实验室的安全体系,包括环境与安全巡查评级标准与基地环境管理办法,需通过安全环境测试的准入制度,四级责任制、楼长制、安全员聘用制度,设立环境与安全工作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从安全角度对课题组评级,制定对师生的奖惩机制。除此之外,周副院长还结合照片实例,向新生们细致罗列了种种实验室的违规行为,如在走廊、自习室、鞋柜、实验室等区域胡乱堆放杂物,对大棚和基地管理不善,对废弃物处置不当、随手丢弃杂物垃圾破坏公共环境以及诸如不换鞋,携带早餐或违规带领推销人员进入实验室等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博弈的行为。周副院长关于实验室规定的讲解生动风趣、鞭辟入里,让新生们对于实验室的安全规范有了更加全面和具体的认知。
“德”即以德化人,这是环境与安全工作的第二重境界,它生于实验室基础的行为规范,但也向师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副院长列举了一些实验室中的“缺德”行为,如衣冠不整,在公开场所公共区域与异性举止亲昵,对同学困难不管不顾的自私自利,在非指定区域就餐或食用有挥发性气味的食物以及不敬畏安全工作妄议安全管理等。针对这类行为,周副院长采取由党员带头,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师生相互监督,管理人员的柔性教育等举措,同时号召学生在传统文化中习德,在点滴小事中养德,在人生的前台弘德,以这三种途径修习提高自身的德行。
环境与安全工作的第三重境界,是“道”,亦为行道圆融。如同孔子有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更像是一种期望,是期待能师生让安全管理成为生活方式,让制度文化融入师生品格,让清朗氛围促进全面发展。届时便无需再时刻强调行为规范和实验室道德,实验室的师生早已将安全意识和制度融会贯通,之后无论去往何处,都是能践行落实安全规范,举手投足间蕴含高尚道德与情操的出色华农人。
文字:李傲
图片:陈梦曦
审核: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