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主办的“基于自然的未来挑战赛”决赛在荷兰瓦赫宁根成功举办。
本次竞赛在荷兰2120计划(The Netherlands in 2120)项目背景下,面向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问题,鼓励青年学生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建立一个更加包容的人居环境。自“基于自然的未来挑战赛”发起后,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147所大学的700多名学生参赛,45个跨学科团队以自然为出发点,提出了缓解气候变化影响和防止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创新性干预措施,为孟加拉国和孟加拉三角洲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最终,共有十一支团队成功晋级全球总决赛,学院风景园林系研究生杨涛、刘思雨、张青青、王熙悦、陈思谕、王梓臣、申诗雨和程成组成的CHALLENGE IMPOSSIBLE 团队受邀参加本次决赛竞演。
会议邀请多名国际专家作为评委老师对每个方案进行了点评,学科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地理学、风景园林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气候变化、区域规划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国际项目经验。
风景园林团队针对孟加拉国的现存问题,通过对其自然与文化相关要素的风景特质识别,将孟加拉国分为了15个特质区,并选择了离岸岛屿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对象。孟加拉国离岸岛屿是江河与海洋的交汇处,水环境丰富,物种多样,栖息着三种重要的濒危物种。当地居民在这片区域长期开展生产和文化活动。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水、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日益严峻,亟需探索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方案针对孟加拉国离岸岛屿进行100年后海平面淹没情况模拟,通过分析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变化趋势,提出“与水共舞”的主题愿景,结合5个关键词“水”、“生物多样性”、“农业”、“人类”和“动态”分别给出解决策略。在分期规划方面,制定了2024-2075年的近期规划和2075-2120年的远期规划。
2024-2075年,构建孟加拉国政府、国际组织、当地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当地居民多方参与的框架。同时聚焦于水环境提升、生物保护、传统农业与人居环境建设,主要对区域内六种水环境功能区:红树林、种植园、农田、聚落、湿地和河流,实施具体的保护和改善措施,将“漂浮农业”的传统文化融入自然与人居环境的提升中,为未来形成“漂浮城市”奠定重要基础。
2075-2120年,在临河区规划设计“漂浮社区模块”,其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等多样功能以及充足的多层次空间,优化高密度居住区。主体建筑借鉴传统竹屋的外观与建造形式,结合现代材料形成更安全、环保的新空间,与水上种植和养殖装置、绿色能源装置、净水装置等共同形成自给自足的漂浮社区模式。同时在人工帮助下于漂浮社区和远海地带间形成“漂浮生态模块”,其不断自我生长,为动物提供新的栖息地,为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场所;同时,“漂浮生态模块”还与牡蛎床、植物根系构成的防潮堤共同形成了海洋生态防灾屏障。
孟加拉国因水而生因水而荣。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湄公河不仅是孟加拉国重要的水资源,也深刻影响了该国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团队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综合考虑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强调河流、居民与土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自然与人类共同繁荣的过程中,构建了2120年孟加拉国的愿景。
文字:程成 杨涛
图片:申诗雨
审核:王 玏